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0-12-07 09:00来源:未知 作者:过水青春 点击:

  我们常见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多为县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乡政府工作报告等。以下为本网您提供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回望不平凡的2009年,是我们在克服困难、应对挑战中不断前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2.1%;工业总产值505亿元,下降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各增长11.01%和11.22%;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国内招商实现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660元和9875元,分别增长9.3%和9%。除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完成预期目标。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第二届全省文明城区”、“全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等殊荣,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杏林街道成为全市唯一“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
  
  应对危机措施有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努力遏制经济下滑。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提出的保增长各项政策,完善我区15条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出台扶持重点企业、星级饭店、物流业等政策和办法,相继开展“五帮企业”[1]和“双为双送”[2]活动,全年共兑现各类帮扶鼓励资金4645万元。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区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至1亿元,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50亿元。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出口信保扶持力度,全年信保金额达3亿美元;组织企业到汕尾举办名优产品海西行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各类展会;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汇编《集美区地产工业品推荐目录》,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和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中优先采购本地产品。降低人力市场招聘费用,组织企业与外省劳动力市场建立直接联系,举办校企对接会,多方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充分发挥协税护税作用,着力培植新税源。这些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回暖,工业总产值实现逐月稳步回升。
  
  重点项目推进有序。围绕落实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一心四片”的发展格局,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受益面广的重大项目。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1个,实现投资75亿元,完成征地5614亩、拆迁77万m2。火车新站片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站房主体工程建成,福厦高速铁路实现通车,厦深、龙厦铁路顺利推进。杏林湾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亭核心区首期征地启动,滨水小区社会保障房交付使用。厦门城市液化天然气利用工程、沈海高速公路拓建工程(泉厦至厦漳)、电力进岛第一通道等一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海翔大道、集美北路、金龙中路等一批城市交通干道有力推进。安置房及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安置房配售、管理和入住的保障机制。
  
  现代服务业成效明显。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生产总值的38.5%,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编制《集美区服务业中短期专项发展规划》和《集美区旅游总体规划》,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滚动形成124个服务业项目。岛外单体规模最大的人人乐购物广场开业,圣果院商业中心、华大西商业街、杏西广场、侨英商业广场等规模商业载体开工建设,喜盈门家居正式签约。建设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引进正新汽车主题公园,建立自驾游服务体系,锦江之星等知名连锁商务酒店相继开业,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240万人次。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中奥影迪动画、“集美集”高校文化创意空间等项目相继落地。新站营运中心和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的建设与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40多家企业确定入驻。
  
  对台工作不断拓展。精心组织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回首创业历程,展望美好未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台资企业增资扩展园区进展顺利,后溪组团出让8块用地共14万m2,深青组团基础设施建设过半。全年共引进台资项目35个,总投资2.6亿美元。组织经贸、文化等团组赴台交流推介,邀请台湾制造业、软件、百货、建筑等行业龙头企业、公会协会到我区投资考察。民间交流有新亮点,“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规模空前,两岸书画展、校长论坛及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成功举办,全年14个台湾团队回乡谒祖。
  
  (二)转变方式调结构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60.6:38.5,三产比例提高5.2个百分点。工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机械、电子、轻纺、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4%。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加快拓展,25万m2工业用地实现挂牌出让或预约。厦门银华机械、新乘钨钢等一批项目抓紧投建,玉柴发动机(一期)、民兴工业等23家企业实现投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总投资实现95.63亿元,占招商签约额的72.8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家,引进12个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项目,福建中烟工业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区;民营企业新注册资本达18.8亿元,同比增长71.13%。工业产品内外销比重进一步调整,内销占工业销售产值的65.2%,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科技品牌带动明显。全年科技经费共投入2418万元,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6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7.6%。新建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各1家,市级研究中心、自主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共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1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市级科技计划,“6?18”交易会成功对接50个科研项目,总投资5.27亿元。安妮股份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7件、市级著名商标12件。新增福建名牌产品企业20家、厦门优质品牌企业8家。全区获得授权专利数197件。宏发电声、厦门东海洋和聚祥淀粉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逆势增长。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政府机关带头落实节能措施。扶持瑞新热电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灯11万盏,万元GDP能耗年度下降2.52%。实施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2个,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7.55%和0.68%。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扩建杏林污水处理厂和集美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截流和处理率。加强生态保护,开展坂头水库保护区和重点流域环境排污整治。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
  
  (三)以人为本惠民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推行校长竞聘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2.14亿元加快各项硬件设施建设,竣工交付使用27个项目,建筑面积8.5万m2;全力抓好校舍安全评估鉴定工作;教师进修学校、集美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校园评估验收,集美大学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厦门理工附属中学、厦门理工附属中专挂牌成立。全区中考、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厦门十中、乐安中学和灌口中学荣获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学校,全区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为91.05%。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取缔7家非法办学点。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落实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措施,强化学校、工地、企业、社区等重点环节,建立科学高效的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做好留观点和定点医院保障工作,有效控制流感疫情的蔓延。基本完成后溪卫生院扩建工程,启动区公共卫生大楼建设,成立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731万元更新基层医疗设备。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卡的建档率提高至40%。严格执行人口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8.4%,外口办证数同比上升26.4%,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为89%,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文体活动亮点纷呈。隆重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厦门集美全国汽车越野锦标赛内涵不断丰富。区文体中心、杏滨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启用,福南堂电影厅、世纪嘉华电影厅相继营业,新建3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3个农家书屋。组织百场文化广场活动,参加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获总分第一,美术摄影作品频获全国、省市大奖,市第十八届运动会获总分第三。“集美端午龙舟赛”、“灌口凤山大使公信仰”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少体校正式挂牌成立。
  
  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落实长效机制,市容管理考评成绩明显提升。投入2900多万元完成城区主要广场、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集美大桥集美侧、杏东路、杏滨路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景观工程,建成月美池公园和古树名木小公园25处,新增人行道7.2万m2、城市绿地9.2万m2、生态风景林2200亩,保持全市绿化考评前三名。启用杏林、兑山等4座清洁楼。创建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更加扎实。依法拆除违法建设403起(建筑面积17.1万m2),新的违法建设得到进一步遏制。
  
  社区建设特色凸显。按照“打基础、创特色、上档次”的发展规划,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巩固提高年”各项工作。持续加大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层服务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特色创建,坚持定期举办社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感恩日”、“学习日”、“开门日”等活动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工作站建设和人员整合,落实“六个统一”[3],努力化解工作与人员管理脱节的问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村改居”社区建设不断规范。村居换届选举基本完成,社区四大组织建设[4]得到进一步加强。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建成22个农村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年收益4139万元。建立10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带动农户495户,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1300元,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补助农村劳力就业社保费640万元,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55人。投入1500万元建设新农村自来水、道路、绿化、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用于村庄(社区)环卫保洁、公共照明。重新修订《集美区私人住宅私危房翻建及安置管理规程(试行)》。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出台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和本地劳力就业的鼓励政策,实施青年创业就业工程,举办专场招聘会44场,达成就业意向3942人。整合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实施“绿洲计划”[5],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新增1487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1399人领取养老金;全年发放低保金430万元,困难老人补助金、教育救助金等303万元;实现全民医保,全区88621人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区社会福利中心主楼封顶,完成工程投资1600多万元。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争创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区残疾人“福乐家园”。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出台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政策。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得到加强,征兵实现连续31年无退兵。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慈善等工作不断推进。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四)群策群力保稳定
  
  营造安全的社会秩序。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110刑事类报警数同比下降14%,为全市各区下降幅度最大,群众安全感高达95%,居全市第一。设立专项维稳资金,投入平安建设经费7072万元,同比增加26%。推行巡防机制改革,在主城区试行110一级接处警,实行动态巡逻勤务模式。加强重点区域和城中村专项整治,组织禁赌、扫黄、打黑等专项行动,提升社会治安控制能力。以大接访活动为抓手,初步建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信访件办结率达94.6%。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的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2387万元。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查出各类隐患2977条,整改率95.8%,实现连续四年无森林火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辖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率达95%;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1.5万起,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出台公交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提高公交服务质量。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和场站设置,不断满足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出行需要。
  
  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各类劳动纠纷预警机制,在重点企业中设立劳动保障信息员。落实建筑工地工资月报制度,促进建筑行业规范管理。加大劳动纠纷隐患排查和调处力度,妥善处置各类劳动投诉案件895件,涉及5304名劳动者。净化劳动力职介市场,打击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个人51起。区劳动监察大队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成绩突出单位。
  
  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联系,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3件、政协提案133件,法定期限内办复率均为100%。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出台《集美区机关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执行力。全区各级干部紧紧围绕“奋力拼搏在集美,攻坚克难见实效”的科学发展实践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在经济环境趋紧中有效应对,在化解难题中寻找机遇,在精心运作中致力发展,在奋力攻坚中实现持续,扎实推进集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战胜了比预想要大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为集美发展作出奉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辖区各单位、各院校和驻集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区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国际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过去一年我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未能完成年初计划。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够发达,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企业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环保问题和节能减排问题需要更加重视。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城市中心区尚未形成,城乡面貌有待改观,城市配套有待完善。四是重点项目落实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仍是制约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五是被征地农民就业和保障还需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任重道远。六是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七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效能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发展平台,按照区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6]和建设“两个基地、两个中心”[7]的部署,紧紧把握集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推进城市建设为主线,以壮大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方向,更加注重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努力推进集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1.9%;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国内招商引资60亿元;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增长11.2%;区级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4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0758元,增长9%;万元GDP能耗降低2.5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
  
  提出上述目标,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经济发展环境向好。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有望进入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二是城市发展优势明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作为厦门新城区建设的主站场,大批项目、资金等要素将在集美汇聚。
  
  三是全面发展蓄势待发。经过多年建设,集美区位、交通、产业、人文等优势日益显现,一大批新经济增长点、财税点、就业点项目滚动生成,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持续发展内在需求。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奋力冲刺,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短期内仍将持续,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确定、不可预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加剧、通胀压力逐步呈现、“用工难”更加突出等不利因素,尤其是我区经济外向度高、出口依存度大,受影响和冲击会更大。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困难、攻坚克难,以大作为求大发展,以大发展求大提升,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新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新城建设。主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全面启动集美现代化新城建设。按照“四高”标准[8]深化“一心四片”[9]规划,着力优化空间布局,认真谋划新城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生活配套等项目。抓紧推进核心区征地拆迁和道路施工,建设西亭安置房,积极推动市民中心等大型特色公建配套落地,适时推出核心区商住用地有偿出让以聚集人气。加快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建设步伐,配合杏林湾清淤护岸、环观景观、滨水东区等工程建设,保障好福建中烟技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杏林湾片区尽快出形象。新站片区要继续推进新站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新站主站房、东西通道、南北广场和后溪长途汽车站站房。集北新城区要全方位拓展,抓紧实施纵五路、横十路和侨英路等6条市政道路,建设北部新城区中央公园。杏北新城区要加快步伐,促进聚镇等房地产项目投建,抓紧学校、卫生、商业等配套建设。灌口片区要启动风景湖改造,推进双桥明珠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生活设施配套。继续推进15个在建安置房项目,完善安置房配售及管理机制,确保被拆迁户顺利入住。坚持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并重,抓好同集路东侧和文达路等旧城改造项目。
  
  优化城区环境。实施重点区域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区形象。计划投入1.35亿元逐步完善城市市政、环卫、园林等基础设施;开展孙坂路、集灌路、杏滨路等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景观整治,建设宁宝公园、马銮体育公园等一批有效改善城市形象的市政工程。贯通中洲路、集美北大道、海翔大道等一批主要道路,实施集灌路扩建,尽快打通城区断头路。提升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着力建成80座公交候车亭,优化加密公交线网,及时将公共交通延伸到新城区。继续推进深青溪、瑶山溪综合整治,配合抓好海域清淤整治和高集、集杏海堤开口改造。
  
  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形成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建立健全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坚持市容考评机制,严格执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规范城区交通主干道、商业街车辆停放秩序,继续“疏堵结合”推进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整治,完善夜市管理机制。加强新站片区市容专项整治和城市管理,主城区实行全天候保洁。提高交通组织水平,改善324国道、孙坂路、同集路交通配套设施,合理分流老城区交通流量,交通拥堵路段试行“单行道”,加强重要交通节点、车流高峰期车辆疏导,严厉打击非法营运。
  
  (二)突出产业支撑,进一步做优做强二三产业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后溪组团、深青组团建设,不断完善商业、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紧紧围绕全市13条制造业百亿产业链(群)[10],加快培育我区百亿产业链(群),从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倾斜扶持。全力提升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链竞争力,力促汽车研发中心、汽车销售、服务中心落地,支持车辆质量检验中心、金龙车身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鼓励厦工股份、银华机械等产业骨干企业加速规模化、国际化,推进银华液压建设。依托品牌效应提升服装产业水平,促进宝姿、利郎、米雪儿新厂投建投产。加大卫浴产业培育力度,支持路达等企业做大研发、营销中心,吸引国际卫浴名牌企业入驻。主动跟进全市运动器材百亿产业链发展,鼓励和扶持新凯、朗美等产值上亿的企业自创品牌,拓展内销市场。跟踪促进36个签约工业项目尽快投建,推动正新新厂、宝宸光学、集顺电子等21家企业投建投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火车新站、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园博苑的带动作用,以高端商务、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等为重点,谋划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促进宏谦、源香、城际配送配载等物流中心开工建设。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圣果院商业中心、华大西商业街、杏西广场、侨英商业广场建设,确保喜盈门家居如期开业。按照新城建设“四高”标准,引导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正新汽车主题公园建设,基本建成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有序推进天马山、白虎岩、越尾山等山地生态旅游项目,争取新增2家星级宾馆。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奥影迪动画产业基地、“集美集”高校文化创意空间等早日建成。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强化产业链(群)招商,促进产业链(群)的壮大和完善。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载体资源,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促进老企业转型换代。加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宣传推介,重点吸引国内央企、上市公司和国内外实力企业设立总部、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加大定向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完善与各片区指挥部合作机制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提高镇街招商能力和水平,增强经济部门和区属企业招商意识,形成全区合力抓招商的氛围。充分利用投洽会、台交会、6?18等平台,继续全面宣传推介集美发展环境。
  
  加强对台产业对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对台“十大产业对接”[11],关注台湾产业发展动态和转移趋势,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区产业优势,积极对接台湾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引进台湾现代服务业,提升我区旅游、商贸、文化创意等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促进两岸学校加强教育、文化、创意、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互动。保护台商合法权益。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联谊。
  
  (三)突出提质增效,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全力支持软件园三期各项前期工作,促进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加大科技经费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和国外关键技术设备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扶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辖区高等院校和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工业设计、科技研发、软件开发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一批市级自主创新类企业、专利试点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加大对创品牌企业的扶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持续帮扶企业发展。继续落实各级帮扶企业的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我区鼓励扶持措施,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扩大规模。鼓励重点出口企业开拓市场,着重在产品认证、开发客户、降低风险等方面提供帮助,建立出口上亿元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覆盖面,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进出口和融资方面问题。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加大融资担保力度,扶持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支持“家电下乡”。扩大与外地劳动部门、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广使用热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进节能技术应用。落实环保责任制,建设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全面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目标。鼓励企业节能降耗,督促不达标企业依法转产改造。严格新项目环保准入标准,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控制新增污染源。全面治理生猪养殖污染,加大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营造2200亩生态风景林,保护“一库两湾三溪”。
  
  (四)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加速城市化进程,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影响面广、拉动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以项目落实促发展、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全年安排重点项目90个,年度计划投资99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52个,计划投资68亿元。继续发挥财政性资金在社会事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计划投入54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体事业、农业农村等150多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继续策划、梳理和储备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性项目,滚动充实项目储备库。
  
  健全项目保障机制。完善重点项目责任考评制度,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继续实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对影响全局的重点项目一跟到底、全程服务。进一步简化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前置审批等手续,促进成熟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整治施工环境,遏制强揽工程和争抢地材等行为。强化资金保障,增强财政筹融资功能,有序盘活土地资源,做好增收减支,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破解征地拆迁难题。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政策标准,坚持镇、街征地拆迁包干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用好用足各级鼓励政策,完善实施细则,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抓好新一届村居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增强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政策宣传解释的水平。完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联合办公机制,提高征地拆迁补偿协议审核速度,加快征地拆迁进度。建立货币化补偿机制,与产权安置方式并行,增强拆迁安置的灵活性。坚决遏制违法建设,严格巡查,严格执法,有效防止新的违章行为。
  
  (五)突出统筹协调,进一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创建教育强区。全面启动创建全省“教育强区”工作,巩固发展“对县督导”成果,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按上级部署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续建集美中学高中部等21个教育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团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继续实施“高位嫁接”,启动厦门十中与华侨大学、乐安中学与集美中学合作办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督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老年教育。支持文教区高校发展,保障华大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校区等项目建设,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校园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成公共卫生大楼,完善侨英、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后溪卫生院的配套设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完善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网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医疗市场监管。完善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夯实基层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推动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不断提升文化品味。打响赛事品牌,办好海峡两岸龙舟赛、全国汽车越野锦标赛,持续扩大两大赛事影响。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鼓励文化创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闽南教育和端午民俗”展示区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加大公益体育设施优惠向市民开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办好区运会,推动群体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扩大区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预算资金从6000万元提高到3亿元,建设一批村居道路、路灯、自来水、消防等基础配套项目和文体设施。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加强对已建、在建和筹建项目的跟踪、督促,继续筛选形成一批新的农村集体发展项目。优化农村集体发展项目收益分配方案,进一步激发农民参股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完善农村“三资”[11]管理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六)突出民生保障,进一步构建和谐新集美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积极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人员、城镇失业和“4050”人员就业,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人以上。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信息网络建设,在社区安装就业自助终端,方便求职者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绿洲计划”宣传和落实的力度,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出台新的惠民保障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推广“个人贷款政府担保”缴交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解决困难群众的养老之忧。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解决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加强老龄工作,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提升社区建设规范化水平。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站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工作人员“六个统一”运行机制,落实社区工作综合考评制度与激励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效衔接。规范“村改居”社区建设,逐步在工作运行机制上实现与城市社区并轨。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志愿者组织网络。继续加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和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村社区的一站式服务用房。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第三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舆情汇集分析,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大信访督办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强化行业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管控。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全面铺开安置帮教和加强社区矫正。积极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理念,狠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村级安全生产监管、巡查网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多类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应急救援演练。做好民族、宗教、人防、防震减灾、双拥、红十字、地方志、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七)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升工作思路。善于转变思维,坚持解放思想,按照市委提出的“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内外需齐拓展”的要求,用更广的胸襟和更高的眼界谋划集美新一轮的发展。勇于挑战自我,勤于学习,提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更多更好的办法和措施推进集美发展,确实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本领,用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开创事业新局面。
  
  创新工作机制。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思维、优化措施、完善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加强机制创新,调整区镇街财政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强化责权利一体化,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举措创新,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督查反馈、工作报告、效能检查制度,全面规范政府运作程序。加强思路创新,坚持与辖区各高校、各指挥部的沟通协调,建立互补互利、互相促进的合作机制。
  
  强化工作落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深入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各项工作都要责任到人,有部署、有检查,一盯到底,抓住不放,抓出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破解项目推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等难题,努力建设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实效。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意识。深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拓展政务公开范围,推进政府与公民互动,有序推进审计公开,建设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
  
  注重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源头治腐和行政监察工作,坚决查处权力滥用、商业贿赂、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和任务鼓舞人心,新的机遇和挑战催人奋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艰苦创业、乘势而上的坚定信念,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加快实现集美城市化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五帮企业: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帮助企业调整结构,帮助企业抓技改。
  
  [2]双为双送:为企业、为重点项目送服务、送政策。
  
  [3]六个统一:统一招聘、统一身份、统一员额、统一薪资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4]社区四大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建设。
  
  [5]绿洲计划:区政府于2009年提出的逐步建立一整套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五年计划,将所有的惠民政策进行整合、提升、拓展和深化,涵盖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多个方面。
  
  [6]“一、二、三、四”思路:实施一个发展战略、明确两个功能定位、构筑三大发展平台、突出四项主导产业。
  
  [7]两个基地、两个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物流业基地,厦门新的商贸中心、海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8]“四高”标准:2009年市委工作会议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原则推进岛外新城区建设。
  
  [9]一心四片:集美新城未来发展格局,“一心”指杏林湾城市中心区,“四片”指集美、杏林、灌口、后溪四大片区。
  
  [10]全市13条制造业百亿产业链(群):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航空工业、生物与新医药、船舶、汽车、工程机械、烟草加工及销售、运动器材、水暖及厨卫、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
  
  [11]对台“十大产业对接”:与台湾在先进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旅游会展、商贸、航运、文化创意、邮政通信和农业种苗与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产业对接。
  
  [12]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快速找工作求职,请点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推荐
  •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我国是于2011年03月0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是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详情请浏览以下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的...

  • 广东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通过2011年1月22日在广东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整理了以下广东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欢迎阅读。...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也分为很多种,有县政府工作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等。以下为您提供的是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 市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作为市政府部门在写工作报告的时候一定要详细,那么市政府的工作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一篇详细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范文,可作参考。...